从“无语言”到主动叫“妈妈”:孤 独症男孩3个月康复手记
“医生说我的孩子可能永远不会说话……”这是3岁的乐乐(化名)被确诊孤 独症时,妈妈王女士听到的“判决”。2024年9月,乐乐来到商丘霁润医院时,只会用尖叫表达需求,拒绝眼神接触,对玩具毫无兴趣。如今,短短3个月,他不仅能说“妈妈抱”“要吃饭”,还会主动拉着小朋友的手玩滑梯——这是无数孤 独症家庭梦寐以求的“奇迹”。今天,我们走进乐乐的康复故事,揭 秘“医教养结合”如何改写孩子的未来。
康复前的“困境”:被忽视的早期信号
1. 那些“被误解的”异常表现
- 1岁时:对呼唤无反应,家人以为“听力不好”,检查却正常;
- 2岁时:沉迷旋转锅盖,不会指认物品,被认为“脾气倔”;
- 3岁时:仍无语言,抗拒拥抱,幼儿园老师建议“看心理医生”。
> 专 家提醒:孤 独症的核心症状(社交障碍、语言迟缓、刻板行为)在1-2岁即可显现,3岁前干预效果提升3倍(数据来源:首都儿科研究所2025年研究)。
2. 确诊后的迷茫:尝试3家机构效果甚微
王女士带乐乐尝试过感统训练和语言课,但2个月后:
- 孩子抵触训练,每次上课哭闹2小时;
- 回家后无配合,家长不知如何延续训练;
- 费用高昂,每月自费超8000元,家庭不堪重负。
商丘霁润医院“三维干预方案”:打破康复瓶颈
1. 精准评估:找到“卡壳”的关键
入院后,康复团队通过Gesell发育量表和ABC孤 独症量表评估发现:
- 乐乐的语言理解能力仅相当于1岁儿童(能听懂简单指令);
- 社交动机严重不足(从不主动发起互动);
- 感觉统合失调(前庭觉敏感,抗拒旋转和攀爬)。
2. 中西医结合:每天2小时“游戏化训练”
▶ 现代康复技术(核心)
- ABA行为训练:通过“回合式教学”教乐乐模仿发音,从“啊”“妈”开始,每成功1次奖励他喜欢的汽车玩具;
- 感统训练:利用6米挑高运动大厅的秋千、平衡木,逐步降低前庭敏感度(第1周哭闹→第3周主动要求玩滑梯);
- 言语治 疗:通过“构音器官按 摩+口腔肌肉训练”,改善发音清晰度(从含糊不清→能说3字词)。
▶ 中医特色辅助
针灸+药浴:每周3次头针(百会、语言区),配合健脾安 神中药浴,改善睡眠(从夜醒5次→连续睡8小时);
- 穴位贴敷:三伏天贴“三伏贴”,增 强免疫 力,减少感冒(康复期间未因病中断训练)。
3. 家庭赋能:把“训练”融入生活
医院为家长制定了“10分钟家庭训练计划”:
- 早餐时:让乐乐指认“勺子”“牛奶”,练习命名;
- 玩耍时:玩“轮流推汽车”游戏,培养等待意识;
- 睡前时:读绘本时问“小熊在做什么?”,引导语言表达。
> 王女士说:“以前觉得康复是医院的事,现在才知道,家长才是孩子蕞 好的‘训练师’。”
✨3个月康复成果:从“孤 独”到“互动”的蜕变
能力指标 | 入院时(3岁) | 3个月后 |
语言表达 | 无语言 | 会说10个3字词(妈妈抱、要吃饭) |
社交互动 | 回避眼神 | 主动拉小朋友手、分享玩具 |
情绪管理 | 尖叫发脾气 | 用“我不要”表达需求 |
感统能力 | 抗拒攀爬 | 独 立完成平衡木行走 |
医生点评(商丘霁润医院李恩耀主任):“乐乐的进步得益于‘早干预+个性化方案’。孤 独症儿童就像‘操作系统 独特的电脑’,我们需要为他‘编写专属驱动程序’,而不是强行安装‘通用软件’。”
医院特色康复项目推荐
1. “星星的孩子”日间康复班
内容:每天4小时密集训练(评估+康复+家长培训);
2. 远程康复指导
适合人群:外地家庭或不便频繁来院者;
服务:每周1次视频评估+定制家庭训练计划,配备专属康复师在线答疑。
互动话题
“你家孩子在康复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?蕞需要哪方面的帮助?”
康复咨询:0370-2379999
:13269351777(张院长)
医院地址:商丘市梁园区梁园大道与锦绣路交叉口东北角